金融市场环境-什么是金融环境?

融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我觉得在内地融资我们感受最深的现在还是一个指引,一个办法出台以后,很多到期的贷款,本来短期能续期,现在续不了,这个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有些工程类,建设类的资金处理不好就跟不上,这里比较深的一个印象。

金融市场环境-什么是金融环境?

金融市场环境-什么是金融环境?

金融市场环境-什么是金融环境?

什么是金融环境

金融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金融体制和制度下,影响经济主体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简介

问题体现

(一)从外部环境看,主要体现在三个“度”,即社会信用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司法执行难度。

1、社会信用程度低,诚信意识差。过去的实践已证明,一个地区的信用程度越低,诚信意识越差,经济发展速度就越慢,银行的不良资产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2、对金融支持的校对金融的支持包括:不干预银行放贷和收贷;采取措施制裁不守信用者;逃废银行债务;组织司法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帮助银行清收不良资产;给银行优惠政策处置抵债资产等。

3、法制环境差,司法难度大。近年来,银行在清收不良资产过程中,大部分采取了依法清欠,但效果不佳。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得不到意想的效果往往是打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由于司法部门的威慑力不强,在客观上还助长了失信行为的蔓延。

(二)从内部环境看,主要是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三查”不到位,金融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人有渎职、失职行为。

2、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位不到位。

3、工作主动性差,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尽快解决上述的问题,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的贷款权之所以上收,主要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贷款权自然就会下放,地方经济发展就有了充足的资金。

意义

构建和谐金融环境,是新形式下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其一,它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如果说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条件,那么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就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基础。

其二,构建和谐金融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和取得的巨大表明,没有良好的金融环境,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就难以持续协调发展。

其三,构建和谐金融环境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必须以科学发展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银行、企业及社会各个层面作用,大力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做大做强金融产业,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途径

巩固经济基础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功能,实现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是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业拥有的资产是证券业和保险业的6倍多,融资比重占国内融资的90%以上,毋庸置疑,银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至关重要。反过来,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亦离不开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使银行业积累了巨额资产,改革开放20多年的成就已证明了这一点;但经济的转轨、金融环境的恶化,也使银行业承担了大量改革成本,有资料展示,2003—2005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中,银行内部管理原因造成的占20%多,而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占近80%,金融生态环境最差地区和最好地区不良资产比率相差达10倍之多。金融也是经济的助推器和晴雨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金融生态好,就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里流动,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反之,就会引发资金外流,削弱经济的竞争力。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经济和谐健康发展,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金融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打造诚信环境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更需舆论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守信者除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外,金融部门可以对守信者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利率,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并保证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及时到位。对失信者及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或个人,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并列入黑名单。各家银行对列入黑名单者不给贷款,不给开户,不给结算。用此办法促使失信者主动守信,守信后可同样享受守信者的待遇。

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保证

要不断完善各项金融法律法规,尽快制定能够保护银行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司法部门要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加大威慑力度。对失信者的制裁更严厉些,让失信者付出的代价更沉重些,尽量减少银行的损失。让失信者尝到失信的苦头,早日成为信者。

强化管理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银行改革的目标,也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较为普遍,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突出,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对地方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农村金融服务单一和弱化等等,严重地制约着银行业经济核心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快银行业自身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构建有效的内控机制,使银行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落实依法经营理念,合法经营,审慎经营,使银行成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排头兵和受益者;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合理进行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和三农经济的扶持;利用有关政策,特别是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活化不良资产。

要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责任明确,任务落实,按贷款额度和贷款质量实施奖惩机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渎职、失职人员要严厉处罚。必须坚持贷款“三查”制度,不断提高贷款质量;积极拓展信贷市场,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力度,做好风险防范和预警工作。

解决措施

面对我国落后的融资模式,我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建立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金融是市场经济融资体系的基础和主体,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金融的融资功能,通过严格的信用权责约束机制,高效率地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经验证明,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以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为支撑。前苏联为什么解体?金融落后是一个重要方面。尽管他们在钢铁、能源、交通等物质生产力方面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落后的金融体系不能有效地动员和配置全社会的资源,经济效率低下,国民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现代经济的竞争,也是金融的竞争,是金融制度的竞争。在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建设一个强大、高效、稳健的金融体系,关系到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安全、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办好金融的关键,是要认清信用缺损带来的危害,提高对金融的认知,遵循三种融资发展规律,按照国际标准,明确办好金融的目标。现阶段,要在发挥财政融资作用和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完善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建立起新的融资基础和框架,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一些基本的金融机构,应该说我国的金融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还远未形成,金融业无论是在竞争水平和服务效率上都趋于较低的水平。因而如何建立比较完善的股票,证券等金融市场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具体可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1、是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调控基础货币,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在日常流动性管理和引导市场利率中的作用。

2、是深化金融企业改革,促进金融企业健康发展。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通过明确目标责任、建立考核机制、上市等手段,促进其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使政策性银行转变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上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3、是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协调发展各个层次的金融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资产结构。

4、是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防范金融机构风险资产的过度扩张。强化对金融风险的及时校正机制。

5、是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改善金融生态。金融生态指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如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6、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为了增强股权约束功能,在我国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为改变持股主体分散的状况,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培育现有的机构投资者,使之真正体现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特点。而且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同时,引导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使之真正起到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

二是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

三是大力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增强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控制能力。

7、强化银行的债权约束。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偿债保障机制。近些年,随着银行不良债权的增加,银行强化了抵押与担保、债务期限和债务资金的用途等事前保障机制,这对增强债务的安全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事后保障机制也不能忽视,建立有效的事后保障机制,加强破产清算与重组的组织工作,重视清算的作用,对于企业控制者通过价格、担保、虚假业务合同、虚假债务合同、关联交易等方式欺诈性地转移企业财产的行为,要对企业责任人和当事者进行财产追索。

二、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从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如果不改变企业的融资模式,仅就法人治理结构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和变动,很难达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目的。因此,要以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作为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突破点。

1、增加企业债券融资的比例,完善债券市场,增加企业债券的流动性。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目前主要是“政府管制型”的制度,要转变这种局面,推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由“政府管制型”向“市场取向型”的演进,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指导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思想上,理顺股票、国债与企业债券之间的关系,明确企业债券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借鉴债券市场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修订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减少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的过多管制,把本该由市场决定和完成的事情交还给市常

2、优化股权结构。

首先,降低国有股比例。目前作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国家或国有法人股处于控股地位达54%。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作为上市公司主要发起人的企业通常可以用20%~30%的资本调动、支配70%~80%的其他资本,而我国资本市场中国家用62%的国有资本仅调动38%的社会资本,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其次,要对企业的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资料显示,上市公司董事中有近40%零持股,总经理中有20%左右零持股;即使有的董事、经理持股,平均持股量也很低。不可否认,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为数不少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对公司负有重大的责任,但经营者与众多股东利益不一致以及决策行为的短期化现象,就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学术界认为股权激励的办法能使经营者处于类似股东的地位,可以促使他们着眼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综合上述我国企业必须既考虑负债带来的利益,又考虑负债带来的风险和各种费用。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要在负债带来的利益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而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公司首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为债券,最后才是普通股。对融资次序选择的考虑是基于财务信号和信息不对称,在融资偏好次序理论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

发展变化

新的金融环境,那么这个金融环境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与原来的金融环境有什么不同,在这个不同的环境下,宏观上应该采取哪些融资的策略,或者是融资的思路。

融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我觉得在内地融资我们感受最深的现在还是一个指引,一个办法出台以后,很多到期的贷款,本来短期能续期,现在续不了,这个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有些工程类,建设类的资金处理不好就跟不上,这里比较深的一个印象。第二个境外融资,欧洲银行、包括日本银行不能说是从香港市场消失了,但是在俱乐部里面占的比重非常小了,可能我们融资的对象主要在中资、华资、港资银行,你不要指望找其他的银行,他们现在已经非常保守了,我从宏观策略上来说,我们的重要还是放在直接融资上,香港发人民币债,包括香港你的工资商业模式成型,合规性强,我认为内地企业去香港操作会强很大,我是前年开始在内地做一个IPO,我充分体现在内地要实现上市,我给我的财务人员说,财务人员有两怕,一个是上线,一个是上市,内地很多审核审批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烦琐,非常严格,效果怎么样大家都拭目以待,但是关键是你这个操作成本非常高,所以我建议在这个融资策略上,以直接融资为主,除了发企业债,发中期票据,包括短融这都是一种方式,再一个内地企业条件具备去香港,去首发或者增发,可能这个市场容量,投资者的兴趣比较广。当然,刚才讲到的你能够拉几个基金出来,或者你自己搞一个基金,把你好的项目作为种子项目装进去这也是非常好的,我们境外几家也在研讨这个,我们有一个目标,推动基金做出11亿到20亿美金这样一个规模,你再去做一些就非常好了,你先用基金给他做,做完具备上市条件之后再把他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这样资本市场也活跃了,融资的渠道也解决了,在内地操作性怎么样,我觉得内地这个方面渠道也比较多,投资者也比较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