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整齐的全套铜编钟 曾侯乙墓铜编钟共六十四件

中国最整齐的全套铜编钟是什么钟?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体看看中国最整齐的全套铜编钟等相关内容。

中国最整齐的全套铜编钟 曾侯乙墓铜编钟共六十四件

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中国最整齐的全套铜编钟

1978年在湖北省*州市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内,出土了非常完整的全套铜编钟,共六十四件,这不仅是我国考古工作中第一次发现,也是世界上所罕见,已成为世界上的奇迹之一。在曾侯乙墓中室的编钟出土时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钮钟挂在上层,分三组:甬钟洼在中、下层,分别为三组和两组,都依大小次第排列。铸挂在下层甬钟之间。钟架近旁还放着演奏工具:用于敲钟的六个丁字形彩绘木槌和用于撞钟的两根彩绘长木棒。

中国最整齐的全套铜编钟 曾侯乙墓铜编钟共六十四件 第2张

钮钟十九件,长方钮,无枚,也没有纹饰。钮铃都有铭文,除第三组外,都错金。内容为音律和音阶名称。最大的通高39.9厘米,重11.4公斤。最小的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

甬钟四十五件,都是长甬有鼻.下层甬钟的甬错嵌红铜花纹,其他部位的纹饰都是浮雕的相互盘绕的龙。如篆带和舞部,群龙首尾交错;鼓面的正中为界,两边各有几条龙对称盘绕。甬钟都有错金铭文,也都是刻着音律和音阶名称?最大的一件雨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通高37.3厘米,重8.3公斤。

缚一件,钮作龙和夔龙成双对峙,篆、舞部和鼓面纹饰与甬钟同。正面钲韶有铭文三行,内容与甬钟钮钟铭文完全不同,是记此铸系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傳髙的.5厘米,重134.8公斤。

悬挂编钟的钟架,铜木结构,沿墓内中室南部和西壁放置,嵌接成曲尺形。南架长米,高2.73米,西架长7.48米,高2.65米。横梁为长方木,分别用两根圆木柱支托。上、下层的横梁各用六个青铜佩剑武士用头和双手承顶横梁。下层铜人固定在一直径80厘米,髙35厘米的雕龙铜圆座上。铜人连词底座每个S三百多公斤。钟架结构十分牢固,虽承受重达二千五百多公斤的全套编钟,历肘两千多年/也没有坍塌w几乎所有甬钟的挂件及其所在的横梁部位都刻有音律和音阶名称,规定了编钟应悬挂的位置。

出土过程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

结构特点

中国最整齐的全套铜编钟 曾侯乙墓铜编钟共六十四件 第3张

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