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闻 民国总理竟将姨太太拱手送情敌

虽然在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但是如果你真是要动我的衣服,哪怕是兄弟,我也一样翻脸。其实这就是人最基本的虚荣心,爱面子。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私有物品被其他人染指。但是民国时期出了一位奇人,竟将自己的姨太太拱手送情敌,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事情的经过。

民国奇闻 民国总理竟将姨太太拱手送情敌

翻开尘封的历史,可以看到,北洋政府时期这一段风起云涌的岁月,一大批军阀政客、官僚名流演绎了一段中国风云变幻的近代历史,这一时期的历届内阁总理更成为影响那段历史的主角。潮起潮落,跌宕起伏,各色人等上演着一出又一出喜剧、悲剧、丑剧、闹剧。就在这历届内阁总理中,有一位颇受争议的另类政治人物,他就是人称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六不总理”的段祺瑞。

官运一路亨通的段祺瑞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他帮助袁世凯训练北洋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拥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短暂复出。但因失去实际权力而成为摆设。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他还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纵观段祺瑞的人生,他的官运可谓是一路亨通,从1881年,只有十六岁得段祺瑞怀揣一块银元徒步数十天二千余里,来到山东威海投奔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被收留在军营中作哨书开始,到1901年,他的原配吴氏在济南病故后袁世凯将干女儿张佩蘅嫁与他为继室,二十年间,段祺瑞已经坐上了三品知府兼充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的位置。两年后,清廷成立练兵处,段祺瑞出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加副都统衔,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

1924年3月,在纪念北京大学25周年的民意测验中,大学生们选出的“国内大人物”中,段祺瑞得票数仅次于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与当时青年人的偶像胡适并驾齐驱,这让吴佩孚、黎元洪、冯国璋、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大腕难以望其项背。因为,与这些北洋军阀的大腕们相比,段祺瑞有些有点是与众不同的,那便是他一生为官清廉如水,不爱敛财,更不用人唯亲,也没有酗酒、嫖娼、赌钱的嗜好。所以,他在当时赢得了“六不总理”的美名。

将姨太太拱手送情敌

但是,段祺瑞也与其他北洋军阀一样,拥有三妻四妾。他先后娶了两房太太和五房姨太太,第一位太太吴氏去世后,留下一儿一女。第二位太太张蘅,也就是袁世凯的干女儿,生了四个女儿。而他的五房姨太,都是张夫人先后为段祺瑞讨进门的。张夫人因为没有儿子,生怕别人说她不够贤惠,不得已而为之。

大姨太陈氏,早在1914年便过世了,留下一儿一女均不幸早折;二姨太边氏只生了一个女儿;三姨太和四姨太都姓刘,仆人们称她们为刘三、刘四。五姨太姓李,便顺着称为李五。这三个姨太出身都很低,都是花钱买进门的。据说,段祺瑞脾气很大,在家中说一不二,对夫人、姨太要求很严,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的治家却很失败。他本人素有“六不总理”之称,即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他尤其痛恨抽大烟,没想到他的夫人和姨太太个个背着他抽大烟。

段祺瑞下野之初,住在天津日租界须磨街他的部下魏宗翰的公馆里,第二年应皖系下属田中玉之邀赴大连疗养,随行的有张夫人和二姨太,留在家里的几个姨太没了管束,常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偷偷溜出去看电影、听戏、划船、逛市场,四处招蜂引蝶,常常半夜三更才回公馆。一次,段祺瑞返回天津后,突然发现家里有什么不对劲。下人们在窃窃私语,三姨太和四姨太说话总是躲躲闪闪。有天夜里段祺瑞睡不着,一个人起来到院子里散步,正好撞到三姨太从外面归来。当时段祺瑞的惊愕无异于见到了外星人,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女人竟然打扮得像歌女,而且夜半归来!

当时,三姨太也惊呆了,吓坏了。她了解段祺瑞的脾气,知道等待自己的凶多吉少。段祺瑞一怒之下便照着三姨太的脸一掌打过去,呵斥道:“不要脸的东西!”第二天,段祺瑞吩咐张夫人将三姨太送回在北京的娘家。张夫人早已听说了三姨太和四姨太的风流韵事,只是一直瞒着段祺瑞。以段祺瑞的脾气,她担心会闹出什么大事。如今见段祺瑞如此冷静,倒也放下心来。只是三姨太哭着闹着不肯离去,让她有些于心不忍。

送走了三姨太,不久四姨太的风流韵事又传了出来。原来四姨太还未做段祺瑞姨太太之前就有了意中人,嫁给段祺瑞之后还余情未了,经常与意中人幽会。段祺瑞听说此事后便吩咐张夫人要像嫁女儿一样,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让姨太太出嫁给情敌的事情,在当时传为一段佳话,体现出了段祺瑞在私生活上较为检点的一面,与其他军阀欺男霸女、强取豪夺有一定区别。

段祺瑞治家严明,夫人姨太子女都不得干预公事。有次一个姨太想替一位老妈子的亲戚某个差事,在段祺瑞面前求情,段祺瑞一听气得鼻子都歪了,怒斥道:“你想买官吗?得了人家多少钱,快说!”这位姨太委屈地当场就流下了眼泪,但段祺瑞毫无怜香惜玉之情,又将她狠狠训斥一番才罢休。从此,家中再也没有人敢向段祺瑞求情。

当上内阁总理以后,合肥老家经常来人拜访,目的是想求他给谋个好差使,段祺瑞一概不予办理,只是好吃好喝地招待这些亲戚几日,然后给些钱将他们打发走。就连他的胞弟段启甫上门,他也是毫无情面。其实,对于一位国务总理来说,安排个差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段祺瑞认为段启甫不是做官的料,对他说:“你不适合做官,还是给你一笔钱,回家做个买卖吧。”因此,段祺瑞的亲朋好友中很少有做官和发大财的,这在当时的军政要员中极为罕见。

历史上对于段祺瑞一生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梁启超曾评价说:“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后人对段祺瑞评论也非常多,有挺其品质高尚,爱国有心;有骂其军阀习气,倾心权术,迷信武力。段祺瑞作为一个有争议的北洋军阀,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能得以盖棺定论,这同毛泽东对他的一番评价有关。解放初期,章士钊曾将段祺瑞的历史扼要书呈毛泽东。毛泽东阅后哈哈一笑说:“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1953年春,其子段式巽去北京,章士钊、李济深两位老人对他说:“你想,政府买下你段氏一处产业,花三千元,使用你们的房产,也每月按粮价折款付给租赁费,何曾作为‘敌产’对待?”这也正说明,人民政府也肯定了段祺瑞在晚年保持民族气节的表现。

历史总是这样,对于伟人的看法总是褒贬不一,其实这一现象也体现在了日常生活中。借用一句时下比较流行的话:“众口难调,我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角度不同,所以自然意见不同。